2019-06-05 12:03:26
2804
顆粒跟蹤分析技術(NTA或PTA),是近年來新興的納米、亞微米顆粒測量技術。原理比較簡單,通過觀察顆粒在分散相中受到周邊溶液分子撞擊而做出的無規則布朗運動,然后使用Stocks-Einstain方程,即可得到被觀察/追蹤顆粒的流體力學半徑/直徑。
因此,通過超顯微鏡技術,觀察并記錄溶液中的顆粒運動軌跡(散斑),即可得出與之相關的顆粒粒徑數據。由于是對觀察到的每一個顆粒進行跟蹤分析,最終可以提供與常規粒度儀所不同的粒徑數量分布以及顆粒物濃度的分析結果。
但是由于傳統NTA存在很多應用缺陷,傳統測量有時無法滿足客戶的要求。包括:
1. 無法對寬分布樣品進行可視化表征
2. 對于以下測量缺乏精度與重復性:
- 顆粒數量與濃度
- 顆粒尺寸度分布
- 顆粒動力學過程
3. DLS-少數大顆粒將會影響最終結果
4. NTA-共存的不同大小顆粒很難全部精確記錄
ViewSizer? 3000系列產品對傳統NTA/PTA方法進行了全面升級和革新,創造性的引入了多光譜測量技術,完美的解決了其他納米粒子分析技術存在的局限性。ViewSizer? 3000同時使用了三只不同波長、功率可控激光器(如下圖所示),主要特點為:
- 具有統計意義的逐個粒子檢測方法
- 納米顆??梢暬?,實時跟蹤運動軌跡
- 寬分布樣品PSD精確測量
- 顆粒濃度測量
- 樣品中各組份粒度及其分布
- 樣品中各組份顆粒數量與比例
根據顆粒的散射常數(H=4π2n02(dn/dc)/(N0λ04)),可知單個粒子的散色能力H與入射光波長λ0 的4次方成反比,因此波長較短的藍光散色能力更強,對粒徑小的顆粒更敏感;而波長較長的紅光對粒徑大的顆粒更敏感,正如上圖所示;ViewSizer? 3000多光譜顆粒分析儀,能有效降低大顆粒對小顆粒散色光強的影響,使其更全面、準確的測定多分散樣品中不同大小的粒子。
ViewSizer? 3000,能對顆粒進行可視化追蹤,如上圖中左圖可以明顯可以看到不同大小的標準納米顆粒;儀器可準確測量寬分布體系中任意單一組份,同時也能完成對納米顆粒的精確計數,并最終得到樣品濃度,如上圖右圖所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分享到其他